12月25日,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科技战略专委会主办,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协办的“数字治理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及理论创新探索”暨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高层论坛在线上举办。本届论坛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向“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时代背景,聚焦数字化转型下的智能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探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顾朝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中国工程院院士肖龙旭等出席论坛并致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国家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强、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欧阳康等向论坛召开表示祝贺,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政部等国家部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地方政府和社会治理相关领域的嘉宾和学者等10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与会嘉宾代表线上合影(部分)
论坛发布了《2022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年度报告》及相关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学者聚焦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围绕数字治理、智能社会、社区治理、公共安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
向波涛在致辞中表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需要以改革精神深入探索新时代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之路。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致辞
肖龙旭在致辞中表示,社会治理是重大的时代议题,社会发展和美好生活是党带领人民长期追求的目标,社会治理是实现社会发展和美好生活的保障。社会治理应当运用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深入研判社会治理宏观、中观与微观的各种现实情况,探索新时代社会治理理论突破与实践突破,不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龙旭致辞
彭凯平在致辞中表示,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政府及时掌握真实的社会治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参与者协商做出回应,需要保障多元主体掌握有效信息并有意愿、有能力、有渠道参与社会治理。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政府、社会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赋能多元主体的跨领域协同的治理机制,推动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促进技术迭代创新、优化技术治理参数,用积极的社会心态开放包容、集思广益,借助管理、制度与价值等多途径实现多元互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致辞
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为政策分析和决策应对提供参考支撑。论坛发布了《2022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年度报告》。研究报告以“保持稳健性、关注差异性、适应新形势”为逻辑主线,注重强基础、惠民生、创新路和高质量发展,聚焦流动性治理中经济增长和疫情扩散的耦合关系,强调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智慧治理建设新飞跃和基层治理建设新突破。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成岗教授发布2022年指数报告
顾朝曦主持论坛学术发布和主旨报告环节。他认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既要“智能化”也要“人性化”,要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和发展方式创新优化,通过调动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探索、协力共建,为中国式的现代化与新时代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顾朝曦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于洪君作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主旨报告。他表示,自社会治理的概念正式提出以来,社会治理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的重要组成、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社会治理一方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明确人民的核心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每个细胞活跃性,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稳定创造在基层。要进一步提高理论建设、提高对外交流合作,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经验。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作主旨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作了《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治理智能化探析》的主旨报告。他表示,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反映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光辉道路。探讨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在当今时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围绕社会治理智能化具有的时代意义、社会治理智能化的重点和难点、社会治理智能化的算法问题、社会治理机制的共享整合问题以及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法治化问题等作了介绍,并提出要进一步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治理。
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作主旨报告
国家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以《“四治融合”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主题,表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四治融合”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特征,也是被经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基层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握基层治理的特性和规律,充分认识基层治理面临的新形势,真正做到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
国家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作了《构建政务数据治理权责体系是当前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的主旨报告。他从职能部门进行数据确权定责的必要性和意义、从“三定”到“四定”确立职能部门数据权责体系、构建基于“三权分置”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认为,数字政府的建设需要认真审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责任,进一步明确数据权责的界定,将职能部门数据纳入机构管理工作体系,建立部门数据权责体系,以便更好地破解政府数据共享的难题,实现基于部门数据权责“三权分置”的政府数据共享机制。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强就《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汇聚中国式现代化新动力》作了主旨报告。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社会治理要强化价值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拓展大数据的应用,推进公共服务纵深发展;协同多元主体,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数字化时代的社会治理既要有重视顶层设计、又要注重基层的实践,既要重视体制性的大改革、也要重视机制性的微改革。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携手共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强作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兼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赵秋雁分享了《加快社会信用法治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报告。她从数字经济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挑战和机遇、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的主要进展和成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不足的突出表现、“十四五”时期加快社会信用法治建设发展展望等方面进行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兼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赵秋雁教授作主旨报告
论坛专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吕鹏以《智能社会治理的核心逻辑——AI+社会模拟》为主题展示了大规模多智能体仿真训练模型,分享了技术路线构建思路,介绍了通过仿真技术进行特定场域特定城市的社会治理优化内容。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严飞以《邻治:附近的小世界》为题进行了分享,指出数字社会带来了社会临场感的表征下降,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发挥出自下而上的治理活力。鄂尔多斯市、重庆市两江新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江西省南昌县、济南市章丘区等地方参会代表分别介绍了在智能社会建设、综合指挥平台搭建、智慧政法、基层治理模式转型等社会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探索和思考。
高校、地方政府嘉宾作专题报告
来源:央视网
来源:央视网